•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栏目导航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发布日期:2015/5/19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表明,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认识到实践达到了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报告凝练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融合,符合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愿望。这个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体现了国家、集体、个人三个层次,各个内涵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形成为一个科学系统的整体。这个核心价值观是开放的,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植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吸收了世界各国优秀思想文化成果。这个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的,其表述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来自于人民、发展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有利于人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集在精神层面,落脚在实践层面。要建立国家、社会和个人联动机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遵循认知规律,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着力解决好普及性、操作性、机制性问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思想的罗盘和坐标、行动的指南和归依。

        1.加强宣传教育促内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提是认知认同。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具体要求,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性特质及其与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引领社会思潮的途径,通过生动鲜活通俗的语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先进性讲清楚、说明白,让人民群众深刻理解、高度认同、形成共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户外广告、手机等多种载体,生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充分发挥文化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作用,引导文学家、艺术家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体现到文艺作品中,让群众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重点课程,作为党支部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深刻领会。把“三个倡导”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到各级各类教育,覆盖到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增进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增强人民群众践行的自觉性、自信心、自豪感。

        2.注重融入贯穿促转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之中,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政策、制度,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导向、利益导向和体制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到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和行动。各个行业、社会各方面结合各自职能,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章制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制度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示范作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个人谋幸福、为社会促和谐、为国家作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3.推动实践养成促优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行动。注重开展党员干部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公民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制度的约束力,以此带动广大群众自觉实践。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广泛开展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精心设计载体、搭建平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普通群众的学习工作、生产生活之中,引导人们从具体事情做起,从基本规范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养成过程中,要遵循规律,正确处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抓两头带中间,促进人们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断开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生动局面。

        4.抓好氛围营造促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良好环境的熏陶影响。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育良好心态,抵制消极现象,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社会风气。新闻媒体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满腔热情地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事物、新典型,理直气壮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唱响网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传播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共同建设网络文明。社会宣传媒介要注意文化艺术品位,不得出现有伤风化的内容,努力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各种传播载体都要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形成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荣、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耻的社会场境,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健全长效机制促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系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基业工程、灵魂工程,必须建立经常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建立责任机制,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规划,完善措施,扎实推进。建立督查机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加强督促检查,实行综合评价考核,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基本规律,改进方式方法,指导面上工作,不断开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局面。建立奖惩机制,褒扬一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体和个人,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伸张,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批评和惩戒。

        人民群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引导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只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就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驱动力,进而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基本的道德规范,不断激发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共同奋斗。(作者徐海荣: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