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国鼎文化讲堂之《AI时代人类主体性困境漫谈》于图书馆L411教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李玉娜博士担任主讲。

首先,李玉娜博士从基本概念出发,阐释了“主体性”的定义,指出“主体性”是一个实体所具有的主动、能动、有意识、有目的的视角、体验和行动能力的总和,并强调了“能动性”是人类主体性的核心。随后,李玉娜引用具有前瞻性的伦理构想提出,在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中,应发展一套“去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系统,并与同学们共同展望了未来人与机器和谐共存所需的全新伦理规范。
在谈到人类主体性面临的现实挑战时,李玉娜以社交媒体为例,指出同学们正面临兴趣狭窄、情感易被操控等问题,并提醒同学们不要成为被算法“精准投喂”的“数字客体”,丧失自主探索信息的能力。
最后,为帮助同学们面对这一困境,李玉娜从“水豚精神”中汲取智慧,援引《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哲理,倡导同学们在竞争中保持淡泊明志、与人为善的人生态度,并鼓励同学们在纷扰的社会中坚守内心宁静,明确目标,脚踏实地,以积极乐观的姿态从容应对AI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本次讲座使同学们清晰地认识到AI时代下人类主体性所面临的具体挑战,有利于同学们从传统智慧中寻找安定自身的力量,通过“不争之德”维护身心健康,明确个人价值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