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厚德 博学 求是 创新

2024年国奖获得者-师若琳-软件学院

作者: 时间:2025-01-01 点击数: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个人简介:师若琳,女,中共党员,平顶山学院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移动互联网)专业2021级学生,软件学院第十八届团委学生副书记、学生助教。连续三年学业成绩排名专业第一,综合测评名列前茅,被评为河南省三好学生,荣获多项国家级荣誉及省级荣誉,多次取得一等优秀学生奖学金、单项奖学金。

推荐理由:师若琳同学在思想上时刻铭记党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业上,该生秉持端正的学习态度,成绩优异。工作中,该生勤勉踏实,能够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在生活中,该生崇尚勤俭节约,乐于助人。

一、笃学不倦彰显青年风采

学习上,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入校以来,连续三学年学业成绩均位列专业第一,综合测评位列专业前二,荣获河南省三好学生的称号。积极参与学科竞赛,获得“高教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2023‘工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国家二等奖、“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国家三等奖等国家级荣誉,“2022年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省级三等奖、“蓝桥杯大赛”省级三等奖等省级荣誉。在校期间,获得“三好学生标兵”、“平顶山学院2023年度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4项,取得一等优秀学生奖学金2次、学科竞赛奖学金2次。后为深度学习,加入平顶山学院“创业先锋班”、平顶山学院软件学院“ACM算法攻关部”实验室。师若琳同学跟随学院博士老师深耕专业知识,致力于科研项目,在学海中上下求索。参与“基于对抗网络的古壁画修复系统”的课题研究。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中国古壁画的数字化修复,为受众提供一种高效、便捷的古壁画修复的方法。该系统有效提升低分辨率图像的质量,恢复出原作中的细节和纹理。在模型的设计与训练过程中采用神经网络架构并结合了中国山水画的线条、色彩以及构图特点,在极大程度上保留了原作的特色,解决了现存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对古壁画造成变形、褪色等二次伤害的难题。课下积极参与“2023年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大学生‘揭榜挂帅’大赛”科研活动、河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平顶山学院“百千万英才提升计划”等活动,现已获得软件著作权两项,专利一项在投,SSCI一篇在投。每项荣誉背后是她无数个日夜的奋斗与付出,是她在知识海洋中不断探索的心路历程。

二、青马筑梦勇担时代使命

思想上,师若琳同学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党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在学习和工作中以身作则,更在日常生活中带头为同学、为群众服务。在校期间,师若琳同学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校期间,她积极参与图书馆整理图书活动、迎新活动、文明清扫校园活动、校运动会文明值班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时长300余小时。力求通过实际行动体现出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在服务同学中传递温暖,让文明实践直抵人心。通过这些活动,她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党员,不仅要严于律己,更要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为服务师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积极作为彰显工作风采

在工作中,师若琳同学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身为软件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多次组织活动。2023年,作为软件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长,前往平顶山市新华区曙北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观基层治理,察社情民意。她与基层连线,以实际行动投身基层治理,以科技助力基层振兴。带领软院学子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运用计算机基础学习数据标注项目,完成了为期两周的技术服务的志愿活动。针对地方特色,她与团队成员对“五星支部”展开调研,采用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组内交流等方式对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具体分析了“五星支部”的建设状况并对存在的困难进行解析。她们采用发放宣传页、解疑答惑、知识答题等活动在社区及街道举办资助政策宣讲、防溺水宣讲、垃圾分类宣讲、网络安全宣讲等活动,强化居民意识。活动获得校三荣誉,个人获得校级“三下乡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她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用青春和汗水写下了理想奉献基层的决心。2021年,立足于学生需求,发挥专业特色,承办“e心为你”电脑维修活动,三年来,每年春秋两季为全校师生免费维修电脑,累计300名学生参与实践,共帮助6000余名师生解决电脑故障问题。以“计算机使用”为主题,共在学院官方公众号中推出50余期科普知识推文,建立服务群,通过线上即时答疑解惑,及时为同学们提供温暖帮助。“e心为你”项目,跨越两个校区,覆盖18个学院,在服务同学中传递温暖,在知行合一中担当有为。

四、勇于拓展君子自强不息

在生活中,师若琳同学乐于助人,积极进取。身为软件学院学生助教、马拉加工程学院朋辈导师,在教授学生专业课的同时,搭建起一座连接理论与实践、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为学生解答疑惑,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跟上课程的步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充分发挥朋辈帮扶作用。所帮扶的学生获得省级荣誉若干、专业第一的佳绩。这些成就和荣誉不仅是对她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她乐于助人、积极进取精神的鼓舞。她深感荣幸能扮演这样的角色,与同学们一同成长,共同进步。她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会继续秉持这种精神,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未来,她会立志高远,脚踏实地,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在青春的舞台上继续谱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学校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未来路南段  邮编:467000 

版权所有©平顶山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人民武装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电话:0375-2657708 邮箱:xsc@pdsu.edu.cn

请使用IE8以及1280以上分辨率浏览网站


  • 学校官微

  • 国鼎学声

  • 心理协会